藏在香港的味道
從金鐘穿過莊士頓道走到春園街,是段并不太長的路。
一路走過都是一些曾經熟極了的風景。我總會忍不住跑去GREAT買上三兩個Bagel,這仿佛成了一種習慣。就好像每次去吃沾仔記,一定是鯪魚云吞加一碟菜心,吃完出門一定要走上斜坡買一盒黑莓,然后下坡右拐逛一下H&M。這種儀式我總是百試不厭地重復著。
衛斯理公會那棟磚紅色的A字形建筑將路分成了Y字形,左手邊是軒尼詩,右手邊是莊士頓道,我總是習慣性地往右邊走。
那家當鋪改成的餐廳,曾經一度嚷嚷著要去,卻總是一再錯過。直到現在還是忍不住想,坐在當鋪里吃飯是怎樣的滋味。
廈門街口的喜喜還開著,門口的掛爐燒臘依舊那么吸引人。其實燒臘都差不多,但總喜歡來這里,僅僅是因為那個街名產生的共鳴。
利東街永久封閉了,所以我多走了一條街,差點錯過春園街。折回頭拐進小巷,一瞬間仿佛抽離了繁華的灣仔,穿越到另一處香港,帶著古早味道的舊香港。
在我們還沒有走近金鳳的時候便看見穿著白褂的伙計對我們微笑,晃了晃兩根指頭,淡定得仿佛他早就知道我們是專程為了金鳳而來。
不像臺灣奶茶玩的花俏,從珍珠到粉圓再到各種各樣的花式口味,香港奶茶在‘茶’這個字上做足了功夫。不管是絲襪還是鴛鴦,端的都是茶香肆意。茶砌過頭了,難免生澀,有時候還會發酸;做的好的,總能在奶和茶之間找到巧妙的平衡,絲絲順滑讓人迷戀。
在茶餐廳里喝到的奶茶,無一例外的,都用一種很厚實的瓷杯碟,通常不是’黑白淡奶’就是‘立頓’,若無其事地為這些品牌打著廣告。
翠華的可愛些,藍色的小花臉配著紅鼻頭,總讓我忍不住親近而忽略味道。超市里有時候會賣沖泡的港式奶茶,買過,卻沒有那種味道,情愿多花錢去茶餐廳喝,哪怕有時候師傅沒有做好,也不能說不是正宗的港式奶茶。
念念不忘的,九龍餐室算一個,蘭芳園是一個,今天喝到第三個——金鳳。
金鳳的凍奶茶做的比熱奶茶好很多。不像尋常的茶餐廳,凍奶茶無非是熱奶茶加冰,多喝一些味道就沖淡了。這里是整桶做好了冰起來,味道并不會攤薄。
雞尾飽實在得很,應該加了蛋發面,而且應該是用的老法,并不會膨脹的厲害,外在呈現著自然的淡黃色,內里,帶著清甜。
美食,向來是主觀的。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會因為個人的口味、經歷而不同。熱捧的餐廳,也許今天我去的時候正巧碰上大師傅心情不好多放了兩勺鹽,于是印象大毀;同樣的食物,因為從小吃到大,帶上了另外的感情,總是比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來的更不同的體會。所以也沒有什么絕對的好吃不好吃,只能是,合不合口味罷了。
離了香港,奶茶的味兒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