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那个Pho

我对那叫Pho的越南粉,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热爱,其实我对它变迁的兴趣远远多过于纯粹的汤头口感。


如果不是小正太说一句他正和老板及老板娘去吃越南粉来刺激一个已经喝了一周小米粥连跑步都能肉疼的可怜中女,那么我也不会暴走丢一句“去问厨师要大把的九层塔,就是叫basil的那款,敢说没有,把店砸了”,这么不斯文的话从我嘴里冒出来,可想而知,这个吃货的神经已经崩溃到何种地步。大概现在,我最不能听到的就是“小米粥”三字了。


CNN Go做过一个评比,大概是世界上最好吃的50种食物吧,Pho这玩意儿,排名第28的样子,而我们泱泱中华的小皮蛋儿,可是直接奔着负面榜单去了,这不是说我们的食物就难吃了,而某种程度上只是证明,Pho在西方化的道路上耕耘得,更深入。


真要较真起来,Pho真正在越南出现,也都是20世纪的事情,最官方的说法是,1920年代开始在河内出现第一家越南粉餐馆,而在1950年代开始传入西贡。其实而且最初的粉,还是广东移民带来的。牛肉牛丸牛肉片+芽菜组合用鱼露调味,还丢一把九层塔,如果把九层塔改口叫做“金不换”的话,怎么看,都是潮汕汤河。


当然Pho在发展过程中,还是融入了自己的东南亚风情,尽管也和泰国老挝这些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香料的添加上,使用了香茅、红椒、青柠檬、薄荷,风格上带有极为浓郁的香草风情。当然这也分情况,似乎北部的Pho用的粉比较粗比较宽,除了辣椒和青柠极少使用其他香料,但在南部如西贡这些更具有法国殖民色彩的地方,仿佛各种香料也就可劲儿的放了。


当年的法国,对越南的文化及当代饮食,着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法国料理中是几乎没有用米粉做成的料理,但在食材的选择上,法国人的口味,还是给殖民时期的越南带来了变革式的影响,继而让Pho无形当中,走出越南,走向世界,最后成了越南饮食中最为鲜明的一张主打菜牌。窃以为,法国对越南粉的影响,除了多了生牛肉粉的口味选择之外,还有在汤头上的影响。因为如果真的是原原本本从潮汕传入的话,那么广东地区的粉,汤头通常都是大地鱼熬制,但越南粉的汤,却是用洋葱和牛骨熬制出来的清汤,这是多么像Beef Consom me的第三世界版本啊。


如果没有法国,Pho的认同度大概也不会如此之高吧。现如今,世界各地,都能看到越南粉的餐馆,田螺姑凉家楼下就有若干家如“越南仔”、“火车头越南餐室”等主打越南菜式的餐馆,但香港毕竟是美食之都啊,只是如果连Baton Rouge这种谷歌地图都要放大再放大的美帝新农村都有的话,那么,就很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