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雾
我不喜欢吃莲雾,这种不喜欢,和惧怕泡沫抽出纸箱的撕拉声可以相提并论,或许是小时候吃过太多无味无趣的土生莲雾了。
土 生的莲雾,铃铛一样,跟一颗李子差不多大小,表面象上了一层蜡,底部看上去就像是一枚铜币通宝,粉粉白白地随时在卖萌。
哼,好吧,就算你天生是萌货,也不 能掩盖平淡如白开水偶尔还夹带酸涩口感的中人之姿,尖头部分还算清爽,没几口吃到底部,就有了棉絮一样的组织纤维,吃起来也跟棉絮似地。
但我娘热衷于在盛 夏买这玩意回来刺激我幼小的心灵,说是解热祛暑。于是有些审美疲劳,每次看到,都恨不得当场跳起,砸烂、剁碎,丢下水道、按冲水阀。当然,我是孝顺的孩 纸,这一切都是脑补。
其实说土生莲雾,厦门也是引进种植,原生地还是在马来西亚及印度,我没在这两个地方吃过这种水果,所以不知道它们是 不是也和厦门的土生莲雾一样让人无感。
不过台湾出产的莲雾,我还是极爱的。早期连战同志还没有千里送莲雾的时候,黑珍珠已经在厦门街头能够零散看到。我都 忘记是一斤十七八还是一个十七八,总之以当时的物价来看还算是颇有身价的。个头比土生莲雾大两倍有余,水分很足,入口脆爽,极为清甜,有点象贡梨。
台 湾的莲雾,据说是荷兰人引进的,那么应该是在1662年之前了吧?虽然1664年荷兰曾经逆袭过,不过那时已经是昙花一现的回光返照,似乎不应该有什么作 为了。自言自语地说一句,要不是东印度公司反对最终撤出鸡笼,已经没国姓爷什么事了。其实作为共构殖民下的社会,台湾的经济在那个时候发展还是很快的,毕 竟贸易需求一直都是存在的。
扯到贸易,台湾的农业经济向来发达,不管哪块派都不敢不做水果派。在我看来,虽然莲雾是南洋水果,但将这种水 果的经济效益发扬光大的,却是台湾人。莲雾引进之后,不管是政府辅导还是果农的自行改良嫁接,莲雾早就不是那弱不禁风的样子了。
黑珍珠是屏东县的特产品 种,据说是因为海上的南风让莲雾变得清甜。不过林边乡种莲雾的历史很短,应该是1961年左右才开始种植,至于是指导还是自发就无从考证了,但从年份上来 看,我更相信是指导。
高雄市的六龟区产的莲雾更大,不过不叫“黑珍珠”,而是“黑钻石”了,于是屏东县不甘示弱地培育出“黑金刚”来叫板,反正一来二返互 相喊话的都是稀有矿产,就看谁更财大气粗了。
我在淡水碰到过一个水果摊老板娘,极是健谈,说到莲雾,她说:哎呀,我们台湾这几年开始不喜欢黑珍珠了,太甜了,所以土生莲雾慢慢地又开始卖了。好吧,果然是风水轮流转呵。